广州茅台酒回收如今的老大地位稳如泰山,在北纬27°的茅台镇睥睨众生,放眼望去无人可与之敌,可这丝毫洗白不了是他带起了白酒市场编故事的歪风邪气。
1915年,是中国白酒近几十年最津津乐道的年份,因为那一年有个当时不那么起眼,如今也只在中国为人熟知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。
茅台工作人员怒摔坛子酒香四溢获大奖的故事已经听腻了,不幸的是,这个故事是编的。
但茅台是谁啊?那可是白酒行业的编剧担当,万事休提及,一切由我所了算!
当年荣和烧坊署名为贵州公署酒前往巴拿马参赛,拿了银质奖章:
从当时的奖项来看,可以视为四等奖,茅台发挥了改编就是胡编的六学精神,硬是删删改改几十年终于升级成了金奖,在修改说明书这块,茅台很有一手。
还好他们没有把汾酒、直隶高粱酒和河南高粱酒的甲等大奖章“抢”过来。
.jpg)
作为对金奖质疑的回应,某前任茅台领导人曾表示:我们都是后来人,奖状、奖章也没有了,酒厂曾经想方设法找过,但没有找到。
言下之意:要我们拿出奖状、奖章是不可能的,硬要我们拿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,你这不是难为人嘛!
为了佐证并坐实茅台金奖地位,茅台的背标也是一路坎坷。
1954年的茅台酒写的还是“巴拿马赛会世界名酒第二位”,到了1984年,就变成了“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、奖状”。
这时候的他们打着擦边球,还算是要脸。
2003年,背标正式升级成了“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”。
不得不承认还是茅台厉害,当年的巴拿马排名还能随着年代变迁不断变更。
365不知道他们当时是不是没弄明白头牌奖是甲等金质大奖章,既然编都编了,一步到位多好。同时令人费解的是,他们对53°的理解如此深刻,为何却连简单的数字都分不清等级?
当然,白酒行业这么干的不只是茅台。